夫惟青年,敢为时代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青年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这样写道,“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回信虽然简短,却充满了总书记真切的关怀、鼓励和期望。
自五四至新中国,从改革开放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代一代的逐梦青年,用悠悠赤子之心点燃奋斗的火焰,照亮前行的道路。今日,我们汇聚榜样力量,歌颂接力,向防疫斗争中的新时代青年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明日,更有千万今日之少年,前赴后继,弘扬中国精神奋勇向前。榜样在召唤,青年魂永相传。
“青年者,国家之魂”,二十七岁的梁启超,面对历史的浪潮,书写《少年中国说》,激情澎湃,振奋人心。“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揽强国富民之责任于青年之肩。自此,“少年强则国强”,无数中华儿女接过重担,以青年之力量,传民族之希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二十二岁的鲁迅,面对旧社会的颓废,呐喊一声“灵台无计逃神矢”,呼吁救国救民,我辈青年责无旁贷;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二十六岁的李大钊,面对亟待变革的社会,为革命宣传积极奔走,团结学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随后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子,更如一盏明灯,照亮千年幽暗。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波涛岁月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四十年岁月里,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岁月里,一代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初心不改,本色不变,前赴后继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不懈奋斗,谱写下了无数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这盏明灯在新中国青年的手中传承,荧荧烛火化为熊熊火焰,不灭于历史的洪流。
而今,庚子新春,一场灾难悄然而至,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祖国大地无情肆虐。又一次,人们看到了青年们的身影跃动其中、逆流而上,青春的脸庞上写着他们懵懂的未来和坚毅的信念。
在这场看不见“敌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用尚且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爱的桥梁”。未竟的学业、牵挂的家人没有成为他们的借口;社会的责任、家国的使命却是他们拼搏的理由。
疫情就是命令,无数青年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病毒斗争,无数青年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寻找新冠病毒“破解之法”,更有无数青年即使不在医护行业,也力所能及地为这些人保驾护航。有多少感动就在眼前,有多少不朽来自平凡。他们用自己熊熊燃烧的赤忱,一点点瓦解着笼罩黎明的灰暗。这一刻,中国的青年,再一次握紧了手中的烛火,将自己背影投射于历史的画卷。
沧海横流,不变的是耿耿满腔热血,英雄本色,尽显于悠悠赤子之心。爱国与担当是中国青年的不变之魂。新时代的“九零后”青年,不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之战中,更是早在祖国建设的方方面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播种着自己的梦想:
30余万的大学生村官散落在祖国各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努力;平均年龄33岁、以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在科学的前沿发光发热;在血与火、生与死的前线,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中国维和部队向世界传递着爱好、坚持、维护和平的中国力量…自从点燃了火把,这高举的双手便不再放下,直至烛光照亮烛光。
作为法科学子的我们,手中接过的,是燃着社会公平正义的火把;身上肩负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历史使命;时刻牢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澳门美高梅考察时对广大法科学子的嘱托和期望: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时候,挺身而出、绝不退缩,将青春的光彩挥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逐梦同行,中国之青年当慨然而言:光在,我在;我在,光不灭!